中南大学“三个注重”推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
时间:2022-05-25
中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快讯:中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、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,深入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,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,注重谋篇布局、引强培优、深化改革,推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,着力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,努力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。
注重谋篇布局,抓好统筹规划。把人才工作放在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,加强分析研判和统筹谋划,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,以人才规划为引领,以制度建设为重点,部署推进人才队伍建设。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,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,成立党委书记、校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人才工作委员会,研究制定《人才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与工作机制》,明确党委组织部、党委教师工作部、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和协同工作机制,强化纵向联动、横向协同,构建“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部门合力推进、学院主体落实”的人才工作格局。强化人才计划的战略性、系统性、基础性建设,结合学校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“双一流”建设方案,出台《中南大学“十四五”人才队伍建设规划》,明确下一阶段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、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。出台《中南大学“升华学者岗位”实施办法》《中南大学“柔性引智计划”实施办法》《关于加强附属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》等人才工作制度文件,对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作出全方位制度设计,推动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。
注重引强培优,搭建发展平台。坚持引育并举、“内外并重”,启动系列人才计划项目,构建定位明确、层次合理、衔接有序的人才引育体系,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发展的“强磁场”和“孵化器”。分层分类构筑人才梯队,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和学科需求,布局战略人才梯队建设,设置战略主导岗、学科领军岗、青年拔尖岗、优秀青年岗等升华学者人才岗位,通过校内遴选和校外引进,集聚支持一批具有全球视野、服务重大需求、创新能力突出、取得重要成果的优秀人才。拓宽引才渠道。实施“柔性引智计划”,设立短期、中期和中长期三类柔性引智人才岗位。优化特聘教授、副教授岗位设置,建立涵盖代表性成果学术水平、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、研究方向发展前景等10个维度的校外同行专家综合评分体系,储备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。建立项目育才机制,坚持“大平台、大团队、大项目、大成果、大贡献”的科研理念,加强有组织科研,制定《前沿交叉研究项目实施方案》,支持理科、工科、医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深度交叉融合发展,组建跨学科高水平创新团队,开展“非共识项目”和“无人区”问题的探索,提升引领学术发展的能力。修订“创新驱动计划”管理制度,优化青年人才项目立项、资助、考核机制,支持青年人才围绕学科重点方向和新兴方向开展创新前沿研究。
注重深化改革,营造良好生态。全面落实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以及《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》等文件要求,着力破除“五唯”倾向,一体化推进岗位聘用、职称评审、绩效分配等改革,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、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。推进岗位聘用改革,实行岗位分类管理,出台《中南大学教师岗位分类聘用实施方案(试行)》,将教师岗位分成教学科研岗、教学为主岗、科研为主岗和技术开发岗四类,按类别确定岗位职责、设定“上岗”基本条件,全员择优“上岗”,构建人才“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”的用人机制,激活各类人才内生动力。设置部分基础前沿研究岗位,对基本条件不作硬性要求,鼓励人才坐得住“冷板凳”,沉下心开展科研。对条件成熟的学科团队实行整体考核,学院与团队负责人签订聘期目标责任书,重点考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,鼓励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集智攻关。完善人才评价机制,坚持破“五唯”与立“新标”相结合,构建质量、实绩、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,从教学工作量、教学质量、教学业绩三个维度综合评价,分层分类制定职称评审的代表性成果要求,重点考察科研成果的创新价值和内涵。聚焦“唯帽子”问题,制定实施专项整改方案,规范人才招聘工作流程。优化人才服务支持体系,重点围绕人才配置资源,在经费配套、科研条件、博士生招生指标等方面适当倾斜;做好人才服务工作,设置人才服务专员岗,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、配偶安置、住房购置等方面的问题,为人才创造保障有力、后顾无忧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引导教师潜心教书、静心育人。